2月25日晚,“我们河南人”—— 河南省道德模范、河南好人、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在郑州举行。在众多闪耀的人物中,来自淅川县老城镇的基层邮递员石新国格外引人注目。
25年来,他坚守山乡邮路,用真情服务父老乡亲、用行动践行邮政初心使命,被乡亲们亲切地唤作“小石”,他还有着 “丹江鸿雁” 的美誉。此次,石新国凭借其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,光荣地成为了“河南好人榜”敬业奉献类上榜人物。
石新国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,他的故事被河南日报、河南工人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。然而,他始终保持平常心,认为荣誉属于所有邮递员,自己只是代表。
库区人民心中的“丹江鸿雁”
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,一个人,一辆摩托车,一条船,25年来,石新国风雨无阻用心用情坚守爱心邮路,为群众传递党的方针政策、经济文化信息,成为群众心中最美的“丹江鸿雁”。
初心不改
坚守家乡邮递路
初见石新国,给人第一感觉他就是一位憨厚朴实的淅川汉子。“只要跑得动,我会一直干下去!”说起自己如何走上邮政揽投之路,石新国仿佛打开了话匣子。
1999年,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“高材生”,石新国准备到深圳闯荡干一番事业时,淅川县老城邮政支局长亲自登门拜访,语重心长地说:“新国呀,咱们镇的老邮递员退休了,你学历高、素质高、能力强,留下来干邮递员,服务乡亲们吧!”虽然走出大山外出创业,是自己的梦想,但身为淅川人,一直希望能为家乡做点儿事的他,最终选择了成为一名光荣的邮递员,这一干就是25年。
老城镇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,既是库区又是山区,邮路艰难,既要翻山越岭,又要乘船渡河,还要徒步爬坡,条件十分艰苦。“起初骑的是自行车,路也不好,遇见刮风下雨,只能背着邮包,推着或扛着自行车前行,常常是满身泥土。”石新国说,随着条件改善、道路变宽变好,几年前他的交通工具换成了摩托车。再后来,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和库区水位上升,石新国段道内的武贾洲村被水一分为二,为了加快投递,他就乘坐渡船到武贾洲后山自然村投递邮件。自此,他的段道内又新增了一条3公里长的“水上邮路”,由于船小摩托车放不上去,上岸后他只能步行投递。
骑车、乘渡船、步行……石新国犹如一只往来的“鸿雁”,每天需要六七个小时才能完成投递任务。
按时送达
乡亲们称他“石准时”
近几年,随着农村电商发展,村民们开始在网上销售自家的土蜂蜜、丹江风干鱼等特色农产品。电商销售对时间要求很严格,但石新国也毫不含糊,“不管送啥,我都要及时投寄,丝毫也耽误不得”。
泉沟村的凌双财养蜂已有20多年,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他家的蜂蜜远销全国各地。凌双财在家养蜂、刮蜂蜜、熬蜂蜜,包装好的蜂蜜由儿女网络直播销售,接到订单后通知石新国取货。石新国说:“取货一定要准时准点,绝不能因为咱耽误了群众销售蜂蜜。”
受益于邮政快递服务的还有叶沟村养蜂人寇军红。腿有残疾的寇军红在石新国的帮助下,事业不断发展。如今,寇军红的“甜蜜事业”已发展到80个蜂箱,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。“我订的养蜂杂志,每个月小石都会按时送来。我在网上买的种蜂,小石冒雨摸黑也要送来,从来没有耽误过。”说起石新国,寇军红就赞不绝口。
移民前的岵山村小学校长龚良敏只要拿到新报纸,总是翻来覆去地看,还把上面的好消息讲给大伙儿听。看到这一幕,石新国感到很欣慰,因为自己把报纸送到了乡亲们的心坎上。
把在外子女给老人寄的年货准时送达,把老人给子女邮寄的香油等按时寄走,孩子们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准确无误按时送达……石新国因准时准点的优质服务,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“石准时”。
温暖民心
一枝一叶总关情
脚踏实地做好邮寄工作之外,石新国还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,全力以赴办好。
武贾洲村后山自然村的村民出行不便,每次投递时石新国都会主动为村民捎带油盐等生活用品。在村民王秀枝的眼里,石新国简直就是“自家人”。今年76岁的她,孩子都在外地务工,家中就剩下她和老伴。“我和老伴年龄都大了,腿脚不方便,都是新国跑前跑后帮我买药送药。要不是新国,那可真不得了!”一说起石新国,王秀枝就竖起大拇指。
“虽然买药不是咱的分内工作,但是总不能看着群众受罪,咱无动于衷吧!再说了这就是举手之劳的事!”石新国这样说。
帮村民买药、结对帮扶孤寡老人、用微信帮助老人打视频电话、帮助代缴水电费电话费……像这样帮助群众的“小事”,在石新国身上不胜枚举。
工作25年来,石新国骑坏了3辆自行车、6辆摩托车,行程近45万公里,累计寄投党报党刊、包裹、信件、汇款单据等近100万件,从未出现过一起误投、漏投和邮件丢失现象。
“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,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。”朴实的话语印证了石新国的那颗为民初心。谈及此次荣获2024年度“河南好人榜”上榜人物,石新国说,荣誉不属于自己,属于所有坚守爱心邮路的邮递员,自己会继续坚守初心,守护库区人民的美好生活。